查看原文
其他

广场舞究竟惹了谁?

言之有范 2023-04-03

导语
在广场舞现象当中,我们现在看到的更多的是舆论对于广场舞的负面评论,不论是“泼粪”事件,还是扎车带事件,广场舞、广场舞大妈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的刻板印象总是负面的。人们对于广场舞的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广场舞带来的诸如噪音扰民、社会治安混乱的负面影响与广场舞健身、健心、丰富人们生活的积极效益之间的矛盾上面。然而,面对这样的矛盾,我们需对广场舞、广场舞的参与人群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广场舞本身并没有错,出现问题的原因往往在于广场舞需求的扩大而带来的社会公共资源的供需矛盾。面对广场舞,我们需要理性面对,积极引导,不断规范,让其正效应发挥至最大化。
一、存在有无必要?


《佳木斯健身操》风靡全国,《小苹果》红极一时,广场舞在全国各地的蓬勃开展可谓轰轰烈烈,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广场舞的团队中来,这恰恰说明了社会对广场舞强烈的、巨大的需求,广场舞的蓬勃发展很有必要,它既“很高大上”,又很“接地气”。



1
广场舞的“高大上”


第一,广场舞不仅仅是一种集体的舞蹈活动 ,从宏观层面来看,它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等化的重要体现和重点抓手。2015年1月14日,两办下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意见》第四部分第十五条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其中重点说到了要“引导广场文化活动健康、规范、有序开展”。广场舞作为广场文化活动最主要组成部分,表现出参与人群广、人员组成跨度大、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对广场舞活动的合理引导与扶持是从最具体的入口开始,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与标准化,从而满足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第二,广场舞是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的重要依托形式。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广场舞必然在意识形态与精神文化层面发挥着导向作用。庞大的参与人群与广阔的传播范围决定了广场舞内容安全的重要性,积极向上、展现时代风貌的广场舞作品能够在潜移默化间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助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2
广场舞的“接地气”


若从广场舞的参与者、从微观层面着眼,它是极“接地气”的一种文化活动在城市化进程加快,老龄化社会趋势愈发明显,社会、家庭结构发生变化,老年人生活中的孤独感非常明显。老年人的心愿很简单,他们希望自己有健康的身体,能够不拖累儿女,不脱离社会,仅此而已。广场舞,因其开放、轻松的形式与简单易学的内容,逐渐成为中老年人健身、健心的重要方式,它为中老年人提供了接触社会的社交平台,满足了他们健身健心的基本需求。



因此,面对广场舞,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来看问题,不能仅仅看到媒体上关于广场舞负面影响的相关报道,而忽略了广场舞在满足中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上的重要作用。广场舞不仅仅是老年人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我们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因为每一个人都有成为老年人的那一天,我们要从社会整体正向发展的角度来对广场舞进行客观评判。

二、“广场舞”应何去何从?


既“高大上”又“接地气”的广场舞承担着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使命。面对目前其存在的各种问题,顶层设计、联动破题、群众自治三管齐下,方是良药。


1
顶层设计,管理“软着陆”


社会对于广场舞的庞大需求造就了广场舞在全国大大小小各个城市的风行。作为一种群众自发的文化活动,伴随广场舞的盛行,与之相伴的一些问题也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顶层设计,让管理“软着陆”,而非亲力亲为,通过“管放结合”的形式,对广场舞进行有效管理。


这既包括硬件的扶持,也包括了软件配置。在硬件配置方面,政府为广场舞活动提供场地,配套音箱、服装、道具等硬件设备,甚至可以利用科技手段,改善广场舞健身环境,进一步增加公共物品的供给,解决公共文化物品供需之间的强烈矛盾。



在软件配置方面,政府一方面则可以调动文化局文化馆力量,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广场舞专业培训等,满足不同层次的广场舞参与者的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广场舞的艺术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对优秀广场舞作品创作的支持力度,将广场舞的创作与各地文化特色充分结合,形成各地特色鲜明的广场舞内容体系;此外,还要不断创造建广场舞的展示平台,通过组织广场舞大赛、广场舞交流会等,为广场舞的参与者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甚至可以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广场舞作品推出国门,走向世界,使之成为国家形象的一种良好代言。
2
齐抓共管,联动来破题


广场舞参与群体的复杂性、所涉及到的利益相关群体的多元性,决定了广场舞及其相关问题与社会管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密切相关。


真正发挥广场舞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中的重要作用需要齐抓共管,多方合力。这一过程中,施力的主体非常广泛,学校、公安、环保部门、少年宫等等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而效果最大化的实现在于多方联动。学校可以通过配送专业老师参与广场舞舞蹈的编排创作,为广场舞参与者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舞蹈动作,也可以选派专业老师参与到广场舞的培训当中;公安部门则可以通过维护治安为广场舞创造良好的环境,减少、打击广场周边的扒窃行为等不安全因素,保障公共安全;环保部门则应该合理规划公园内用地情况,并对广场舞音乐的分贝进行合理的限定;少年宫等类似组织则可以选派相关志愿者组成团队,参与到广场舞的排练、培训过程当中来。当然,学校、企事业单位也可以充分协调内部公共空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广场舞活动提供场所,增加公共空间的供给。总之,联动破题是为了解决广场舞问题,是为了进一步满足广场舞参与者的精神文化需求。



3
自己的事请自己管


社会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之一,广场舞是一种典型的自发形成的社会集体性活动,对其进行扶持、引导的过程中离不开社会自治手段的创新。


首先,要发挥协会组织的作用。现在,已经有众多城市、街道成立了自己的广场舞活动协会,例如成都市温江区的广场舞协会,他们制定了《温江区广场健身文明公约》,建立了广场舞团队管理档案制,登记备案制、挂牌上岗制、星级评定制等相关管理体系,通过自治使得广场舞团队能够文明、有序、放心的跳舞。
其次,社会自治离不开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而其前提则是社会成员素质的提升。广场舞是一种社会行为,其参与者素质的高低将会对社会产生直接影响,在社会自治的过程中,要以普通群众最能够接受、最喜欢的形式对广场舞文明进行宣传,进而提高广场舞参与者的文明素养。
结语


广场舞,事虽小,却可以见大,透过广场舞,看到的是其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对广场舞的扶持、引导和规范,是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所必须的,也是推进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大切入口。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动动手分享吧!
如果您有私家收藏,欢迎投稿共赏!
合作交流邮箱:
yanzhiyoufan@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